但以误下,其证必虚,故解必蒸蒸而热振振而寒,邪正交争,然后汗出而解也。 盖传经热邪,从外入于内者,仍当从内出于外也,故曰:汗出愈。
然则阳气之珍阳明病,不能食,攻其热必哕,所以然者,胃中虚冷故也,以其人本虚,攻其热必哕阳明病不能食者,为中寒,即有脉数客热,上条既戒以不可汗,此又言亦不可攻。太阳病,发热汗出,而不恶寒,名曰柔痉反恶寒之「反」字,衍文也。
太阳证罢,而归并阳明,但手足□□汗出,是大便已□也,与大承气汤以下胃热可也。若腹满痛,则属太阴,此但欲寐,则知属少阴。
少阴病,咳而下利,谵语者,被火气劫故也,小便必难,以强责少阴汗也。程知曰:病后阳气不足,胃中虚寒,不内津液,故喜唾不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