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属当世混淆莫察之弊,不忍坐视不言,姑酌一治心阳虚方,以补市习之漏。又令人吐,亦明明是水不运行,牌阴把持君火之令,火性炎上,令不行之不胃出食管,故大吐作。
余观一部《内经》,轩岐君臣皆是借天验人,以人合天,吴人各道。由其外邪入内,合阳[1]经热化,热极则阴生,阳伏于内,阴呈于外,故现四肢冰冷,或脉如丝,或无脉,其人虽外见纯阴,而口气必蒸手,小便必短赤,精力不衰。
今人以偏盛归于元阴元阳,是不知邪正之有区分。所谓客者,是指六气节中不正之气也。
湿为太阴之本气,湿为阴邪,一切外邪至此,即从本气而化为病者俱多,亦有不从本气而从中化为病者亦多。此交际之有不同也。
又若荐医,为死生之攸系,而人多不知慎。大具手眼,[1]苦原本作"若",据文义改。
此则阴象全具,一一可考。凡为痰迷之人,必素秉阳衰,积阴日盛,饮食不运,气机不宣,忽然外邪引之,内气滞之,阴邪窃发,寒痰上通,堵塞清道,人事昏迷,喉中痰响,脉必滑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