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惑者,犹豫不决,进退之义也。伤寒已后更发热,此汤主之。
背恶寒者,阳气不足。 一治干霍乱,不得吐者,用滚汤一碗,入皂荚末三分,盐一撮调服探吐,莫与米汤,设若与之,一中寒,卒倒昏迷不省者,先用热酒、姜汁各半盏灌入,稍醒后,服加味理中饮为效。
非五苓散,不能通利小便。<目录>伤寒证脉药截江网卷之五夫伤寒者,冬时天气严寒,水冰地冻,而成杀厉之气,正乃肾与膀胱坎水用事,体虚触冒之人,中而即病,曰伤寒;不即病者,乃寒毒藏于肌肤。
热病目不明,谓神水已竭,不能照物,病已笃矣,惟宜急下,根据本方。非若阴经自中之寒,此则为真阴证矣,当用四逆汤辈温之。
少阴病,欲吐不吐,心烦多寐,五六日,自利而渴,小便白者,则止矣。病后虚羸,微热不去者,竹叶石膏汤。
故设真武汤以救之。病至十余日,热结在里,大渴,大便实,往来寒热,大柴胡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