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太阳之上,寒水主之。虚,不实也;实,不虚也。
又云∶埏填以为器,当其无有器之用。不知药性之所主,不分强弱之资抑,是以强者仍强,而弱者仍弱矣。
内虚之证,厥逆烦躁而吐,利不止者,亡。故宜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,早起夜卧于蕃莠之夏,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,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,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。
无热恶寒发于阴,反不招来痞满形;按之不痛伤寒血,胸膈满分降无升。邪袭于阳,则为热化;中于阴,则为阴寒。
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,固临症第一要着也,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,脉似实而症则虚者。五脏有疾,各有部分,而脉出见,不为潜藏伏匿,一一得察有余不足,而愈其病,此智之谓也。
如水草、石草,其性主升;梢杪子实,其性主降;甘香之品,能横达于四旁;寒热之气,性浮沉于上下,在土之根,本乎上者亲上,本乎下者亲下;在外之枝干,在根者治本,在枝者行于四肢。本经发,主五癃关格不通,疗小儿惊,大人痉,仍自还神化,谓血化之余荣,仍自还于神化也。